close

  今年南京市政協為501位政協委員定製了“政協PAD”,不再發放紙質材料。政協方面表示,PAD的採購成本以及系統開發費用為50萬元,僅相當於南京市政協一年的材料印製、光盤刻錄等費用(53萬元),用上四年累計能省下150萬元紙張印刷費。對此解釋網友提出質疑。(1月16日《新京報》)
  紙質材料升級為“政協PAD”,不僅高端大氣上檔次,而且節能環保,更重要的是每年還能因此節省幾十萬元的費用,看起來真的很美。然而,輿論還是不買賬,除了PAD過於刺眼外,是不是有些網民過於苛責了?
  未必。如果說節約是改革的目的,那麼算賬可能就要更加精細一些。按照南京市政協的表示,一次投資50萬元採購的PAD,至少可以用四年,相比過去每年53萬元的花費,確實少了很多。比較見高下,但比較的對象是否站得住腳也決定了比較的意義大小。人們難免會問,政協每年53萬元的材料印刷和光盤刻錄等費用就是合理的嗎?平均到501位政協委員身上,每人每年就要花去一千多元,是不是有些多了?至於很多材料是否有必要印刷和刻錄、是否雙面印刷等細節就更不必說了,既然信息公開不夠,那麼也很難讓大家認為存在就是合理,很難不引起類似邏輯上的質疑——倘若過去的花費就浪費嚴重,現在紙面上的改進恐怕也就不值得一片贊揚了。
  類似的現象並不鮮見,公車改革在多地試行貨幣化補貼後,也遭遇到諸多的質疑,無不指向比較對象的合理性。單純以結果論,這樣的質疑難免有些不厚道,起碼比過去要強了嘛!然而現實就是如此,當改革引發輿論矚目後,總有人會對各個環節睚眥必較,一旦發現經不起推敲之處,好心就會辦了“壞事”。其實這反倒是好事,公眾對公權和公款花費總是無限苛責的,想要一片倒的贏得贊譽並不容易,所以“沒有最好,只有更好”的苛求恰恰是一種輿論常態,既需要有關部門客觀看待這種批評式的期望,同樣也需全程聽取公眾建議,主動回應關切,不斷深化改革。
  按此邏輯,有些人“為什麼不能自帶電腦”的提議也並不可笑,既然要節約,為什麼不能再省一點呢?
  文/宋鵬偉  (原標題:“省錢不討好”並非公眾苛責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zqvmtgbpilc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